目前分類:Drama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71202 
#新人新視野 #高明的前戲 @駁二正港小劇場 

adorabl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20150914
#說故事的人跨域工作室
#今天請與我在詩裡稍作停留 @台北

adorabl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dorabl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挪出時間,以散亂的方式記錄一下想法。

這次看戲的經驗跟往常很不一樣,一直以來都十分習慣非常專注於每一句台詞,但看了第二次,我卻享受那些文字從身邊流過的感覺,專注於演員的眼神、肢體,甚至於聲音。

這個體驗很有趣,難得的可以跳脫一下劇本,張望著整個環境本身。

 

1.

台北場的空間跟台中場截然不同,但是有不一樣的感動。

我喜歡台北場「帶著椅子走」的感覺,一邊走著,那時候其實不想與身旁的朋友交談,好像經歷了另外一個人的生命然後走進了下一個階段。

而台中場把觀眾安排的緊密,我依舊非常喜歡每一個面都可以是舞台的感覺,甚至於改變了台北場藉由演員帶觀眾到下一個場地的方式,多了角色跟字句穿針引線,最後回到了舞台中間,將種子埋入土壤之中,也象徵著夢想回到原點,1.2.3. 一切重頭開始。

(但是,這兩場都不免有「部分觀眾看不到部分段落的戲」,特別在演員倒地此一動作。)

 

2.

第一段戲的「時間」,在台北場好冰冷跟可怕,因為她規律的往前進,正是因為她盡忠職守,她才顯得讓人在意識到的時候恐懼,但我總覺得台中場多了一點點溫暖,因為她偶爾會在走得慢一點的時候注視著演員。

但依然,我喜歡她將種子放入蜷曲著的「杜文賦」手裡的那個畫面。很動人。

不過相較之下,我喜歡台北場一張一張把時間貼上去的感覺,台中場是一張一張撕下來,最大的不同是一場是滿滿的時間,另一場有些時間的數字遺漏吧,思考著民國XX年與20XX年的過程裡有點跳了出來(儘管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思考這個做什麼)

對了,我喜歡裝置的刷白日曆紙。不知道為什麼,卻想起了斑駁的歲月。

 

3.

台北場不能理解劇本想要傳達的意思是「三個人都是杜文賦」,但台中場解釋得很清楚,那段「你是杜文賦」、「我是杜文賦」,「他也是杜文賦」的戲讓人會心的笑了出來。

突然想到的是,這樣子的手法好像是人從剛出生的赤裸,漸漸的我們穿上鞋子、穿上衣服、有人還要帽子有人則喜愛漂亮的髮圈……我們會漸漸尋找什麼更適合我們,並在自己還沒意識到的時候,那些東西逐漸塞滿我們好小好小的房間,與世界。

 

4.

自我內心掙扎的痛苦與疲憊,後來,要面對的事情更多了。

「幸福是要自己去求的,你知道吧?」腦海裡一直出現這句台詞。

台北場的時候我看不懂這段戲,但這次,卻漸漸將自己的想法影射進故事之中。

愛情也好、夢想也好、親情的掙扎也好,我想著的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後悔著「那時候錯過的東西」,所以我們一股腦兒的想要到那裡,身邊的人們的語言儘管有關心有冷漠,卻好像把思緒又打得更亂了……

可是,終究,那些傷痕還是不可能抹滅。再想回去,我們也回不到那個片刻。

那不如就不要回去了吧。

但,與現實的掙扎還是依然存在著拉扯。

 

5.

兩個女演員的互動,台中場的感覺比台北場強烈很多。

台北場那時覺得有些頓點默契不是太好,但台中場好很多。此外,有些話改成唱歌的方式講(?),這方式我很喜歡。

同時,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投入的關係,這段互動少了點冷漠,多了很大部分的激情。

 

6.

小龍台語說的真好,這點我到現在還是如此感覺。

原本好奇著為什麼要國語與台語交雜著,以為有特殊意義,但卻發現原來是演員條件問題。

這樣也很好。

 

7.

比較起台北場,台中場的燈光變化顯然少了許多。但用有限的光就是如此吧。

我非常喜歡燈泡營造的那個小世界。

突然間更加理解了學姐說的「補光」的概念。

 

8.

當時的台北場結束,我找來了《燕子》,又重讀了《傷心咖啡店之歌》,當這次聽到那些書裡的字句,我想起自己看著那些書的下午,那些我理解而感同身受的字句都回到心裡面了。

我還是非常喜歡這一段戲。

俞希在第一天晚上說,我寫心得的那場是她覺得自己演的最好的一場。

可是第二天下午,當看到她掉下了眼淚,我想,這應該是兩個不全然相同的「好」吧。

我覺得自己又感動了一次。

 

9.

台北場的散落一地堆積的感覺很好,這次換成書櫃是另一種感覺。

但比較喜歡前者,說實話。

此外,這次繃帶的感覺好太多了。

 

10.

這次的戲對於「門」是另一種感覺吧。

第一次小龍演的杜文賦走出去,象徵十五歲(嗎)並未參與15歲以前的人生。

第二次小龍換了另一個角色走進來,在影像中開啟了他的第二段戲。

第三次看到門,是半掩著門扉,謝承志自彈自唱的旋律傳了進來……歌聲很好聽,那首歌更讓人好平靜,甚至平靜的望著眼前的投影。

這是台中場增加的,我非常喜歡的一個部分。在歌聲中,學長在海邊的影像給人的感動加倍了。

 

11.

由演員自己去播背景音樂是這次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

還有,穿針引線的那個角色突然播起了第二段戲前的投影,完全不怪,完全成了戲的一部分,這跟台北場看到演員跳出來說「請往這裡走」的感覺很不同。

 

12.

我最大的敵人只能是我自己。

我最大的敵人必須是我自己。

台北跟台中場聽到的東西不一樣。雖然只差兩個字,可是對我的意義是不同的。

無論如何,這句話確實陪我走過開學時候很困難的轉變。

 

13.

一直沒提的是麥克風的存在。

「你為什麼不說話?」這句台詞對我一直都覺得是這段戲很大的轉折點。

可是,其實那個拿著麥克風,卻用盡全身力量試著發出一些聲音,徒勞無功,那個畫面的糾葛讓我看的認真了。

也許吧,是把自己的個人情感又投入戲裡了。

 

14.

第二次再看台中場的時候多了時間打量周遭,發現退場的演員也投入在看著另外的演員,那種感覺有點奇妙。

我偷偷記著了,眼神,那其實是另一種溫暖。

 

15.

「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時間追著我,滴答滴答、滴答滴答的……」

無庸置疑的,最後這一段就是台北場跟台中場比起來最不同的結尾。

我喜歡這個結尾留下的希望感覺,從演員說著「夢」,還有唱著DM上的字句,最後他們埋下種子。

QA我聽到的部分,學姐解釋著,樹從那麼微小的狀態成長到那麼龐大的狀態,所以,如果要回到起初的地方,那一定就是要想著:那時候種下種子的瞬間。

 

16.

必須承認的是有些部分我還是比較喜歡台北場的部分(上篇才能記下如此多的感受),

可是台中場並沒有不好,因為我確實比那時候在台北的我更理解了劇本想傳達的東西。

 

17.

好多事情都述諸文字,可是文字保存了當下的激動,隔了很久還剩下多少?

嗯,我不知道,但我依然不想忘記。

這就是為什麼一忙完考試我要趕快發出許多訊息,再忙完另件事後,記錄這些文字的理由。

真誠是發自內心的,無法騙的了別人。今天上課的時候老師說著,我笑著。

 

18.

前台的經驗很新鮮也很有趣,謝謝陪著我的女孩,也謝謝脫口而出問我的秋容學姐。

這些日子能喜歡約莫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聽見我的「忠實」而笑著的你們,還有那些謝謝,

這也是我得到最多的地方,另外一種值得,

很快樂的那種。

 

19.

這次的戲結束之後,好像又恢復了程度上創作的熱忱

不想要維持最一開始的想法了,一直記得那些被傷害的痛根本沒有意義,

「一路上忘的越多也就會有越多的驚喜。」所以,那就試著說說真正想要說的故事吧。

想打破小劇場「舞台」的框架,也想打破「投影跟影像」這回事。

不變的,是想做出一場讓人看完心底也會有小小感動的戲。

 

20.

最後,謝謝這一切。

希望很多很多很多個日子以後,還記得感動的溫度。

 

adorabl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一次的想動筆,記錄那些當下的感動。

我想,激動兩個字,是我看完今年約莫在藝穗節演出《1.2.3.CHEERS!》後很強烈的感覺。

從來就不敢說自己解讀的內容是正確的,某個大傳系讀到的理論也說著觀眾會有自己的解讀,導演能夠用各種方式傳達自己想傳達的意思,但不同的生活背景還是會將解讀變成許多種。

但說真的,這一次演員們的表現、劇場的設計等等讓我有非常入戲的感受──還有音樂,除了最後面那段音樂幾乎蓋過演員的聲音以外,每一個切入點,音樂都強化了那些悸動的感覺。

最近一直在想:怎麼樣的戲可以稱的上是一場好戲?

而後,我回憶起了到目前為止看過的、最貴的那齣舞台劇,只記得舞台的華麗、廣告的噱頭,甚至是主要演員換裝了許多次……

感動呢?忘了。
感動過嗎?我想不起來了。

相反的,不提約莫,前一陣子看的,亞洲劇團的《假戲真作》卻讓我在偶然整理著票根時回憶了起來,那些演員的眼神反應,甚至情節,好像隨著看完戲以後的驚豔又一次的浮現了出來。

也許,我還是喜歡對於故事本身的情節共鳴的那些部分,不一定是整段戲、整齣戲,卻可能會記得某位演員的一個眼神、一句台詞,或者看完戲後嘴角上揚的幸福感覺。

畢竟,演戲又不是在考試,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絕對的分數,有一點像是申論題,只是這一次從認同答案的程度給分的對像不再是老師,而是觀眾。

身為觀眾之一,當然不否認會看見戲裡自己無法認同的部分,也或者咬螺絲類等的臨場失誤,但舞台反應好,我覺得其實那些小錯誤也是能夠被原諒的阿。

人生都沒有一百分、沒有完美了,回歸到「只是很喜歡這場戲」不是簡單多了嗎:)



《1.2.3.CHEERS!》把一齣戲細分成為三個故事,與最後一小段的收尾。

我很喜歡這一次舞台的設計,觀眾們得提著小童軍椅從第一個景走到第二個景、再走到第三個景,然後回到一開始入場的地方。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去年藝穗節的《給你》,觀眾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站在戲裡面了。

其實那種感覺蠻好的,觀眾們安靜的移動,進到場地以後看著演員已經在戲裡面,然後你一點也不會想交談,反而更能全神貫注的注意眼前的這些人在做什麼。

缺點是每個景的空間好小,甚至第二段戲(空間沒有冷氣)看著演員演戲在流汗,我們也在事後說著:那段好熱喔!坐後排的朋友甚至分享了他第二段幾乎整段戲激情(?)而非站著的部分都看不到。


說了戲有共鳴,那就聊戲吧。但這次比較想聊戲給我的感動跟共鳴,還有自己看完的想法,故事本身的話不詳述……大家到時候再自行去看台中場吧:P

照常理來說我應該要先開始說第一段戲,但我卻想從第二段開始。

是因為我比較喜歡第二段?也不能這麼說,喜歡的程度是差不多的,但第二段的驚喜讓我是真的很驚喜。




第二段戲有兩個演員,一身黑的作家錢柏元,還有代表許多外界聲音的林俞希。
(寫到這裡我才發現,這齣戲演員在戲裡又沒有名字,那我只好拿出簡介找出演員名字了!)

我很喜歡這兩個人演出對手戲時候的默契互動,每一次其實心都懸著,不自覺的猜想著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提外話,當女生拿著麥克風抵著男生,那一瞬間我還以為她要拿刀刺他XD”)

一開始看著女生說出一些鼓勵的話還以為他們在演出情侶,但很快的,這想法就被推翻了。

我覺得這比較像是把外界的聲音給形象化了,所以女生能夠說出正面的話,卻也有反面的,但無論是哪一種都還是影響著男生。

嗯,但說到底”我的台詞”真的是好大的驚喜。
(謝謝你記得,知道你有感動,其實也很讓人開心跟感動,畢竟那些話都是發自內心的喔!)

那一瞬間愣了幾秒鐘,而後默默的有些激動。這算是在我說出了讓人驚訝的話以後反而也得到了令人驚喜的話語嗎?(笑)

女生演的真好,尤其是戴上帽子開始了批判的聲音,光是第一句「你為什麼不把東西收好?」的語氣就讓人著實嚇了一跳,氣氛也變得很僵持。
男生則是慌亂的收拾著散落一地的書,說著「我也只是一個人」。其實那時候的表情也讓我印象很深刻,覺得好像有點委屈,或感覺像是”你可不可以不要對我有期待”……

而後,男生發現了,這個不斷批評他的人是那個他曾經說過「妳對我很重要」的女生。

在這個部分讓我想到了三個不同的層面。
第一個,我覺得男生可能發現正面的鼓勵背面仍是存在負面批判的,或說是表面誇獎背後批評。哪怕曾經是最愛你的那些人也有可能不再認同你。
第二個,我聯想到了網路,一個人可能用一個帳號誇你,令一個帳號則恥笑討厭著你。
第三個,我想到了,也許周遭在改變,甚至說出這些正面話語的人也在改變(或變得更好,更有批判的能力),而我們沒有前進,所以那些話才讓人難堪。

綜合著這些自己的胡思亂想,我想更重要的應該是:
誇獎與批判仍是共生共存的吧,差距不過是個人的觀感罷了。

說了很喜歡這兩個演員的對手戲,除了激情的戲碼互動,男生發現事實後掐著女生的那一段演的很好,我對於男生走到一旁後女生縮在牆角的畫面印象很深刻。女生很入戲,好厲害。

嗯……講這麼多,好像還沒有說到學長所演出的角色演的如何……
事實上,這是一次我覺得很棒的演出。(甚至,我喜歡今年的演出方式大過於去年的燕子。)

喜歡書裡的一段句子、喜歡戲裡的一個演員、一段台詞,需要原因嗎?
或許吧,是感染力。
而這次學長又再一次的演出了讓我很有共鳴的角色,一個創作者,讓我想起曾經純粹的寫著文章,有人喜歡著、卻也有人批評著。

我好像被感染了。感染著他一開始的喜悅,感染了他害怕被嚴格對待,也感染了他知道鼓勵轉而為批評以後的難堪,難過的、憤怒的,或者最後諒解了、釋懷了……

前些日子的自己好像也一直在這種心情裡,曾經以為最親近的那些鼓勵最後都變成了冷漠的表情,我也曾憤怒的想離開那些人們,但其實時間在過,說沒有釋懷也顯得太幼稚了。

無論是正面的聲音或者反面的,都是有力量的。
但是,如果一而再的被別人所影響,自己很有可能不斷的向下墬吧。

我很喜歡最後面的那段對話。
當男生說著自己不需要女生了,而女生說著:「不可能!你作不到的!」
「我知道很難,但我可以練習。」
「因為,我最大的敵人 只能是我自己。」

我最大的敵人只能是我自己。
那時候在底下聽到這句話,其實只是微笑了,這算是另一個意料之內的驚喜吧。

這是第三年看約莫的戲,結束後總覺得都會得到”我有演的很好嗎?沒有吧,還是有缺點阿!”的那些表情,以至於我可能就算覺得演的很好也很難在當下就說出口。

笑,所以,就像那個女生的台詞:
  「比起觀眾你對自己才嚴格吧!」
  「你會是我最期待看到的演員。」
  還有,「想看你演戲,是因為演的很好,不是因為你的外表。」

寫下這篇心情一直不想在最前面就說出”學長這次演的超好”,不想被其他人認為我就是在看外表……但,我想如果從來就沒被感染到感動,外表這種東西才不會是我重複進劇場的原因。

然後,我很喜歡這段戲裡面的一句台詞:「文字是另一種語言,儘管它不被證實。」
朋友常常對於我看到一段文字會很感動,或者看到一段留言可以笑的很開心,或者對戲裡一句台詞激動而感到不以為意,但是,我覺得,那就只是對於文字感受能力的不同吧。

只透過文字去揣測一個人是有可能的,我一直這麼覺得。
甚至很多時候,文字比話語更真實,話語可能得透過表情而會作程度上的修飾,文字沒有什麼好修飾的,用詞簡單或華麗都無法藏起背後的感覺。


這是一段我很喜歡的戲。
我們都生活在生活的裡面,身邊當然有順心的事情,也有不順利的,但無論怎麼樣都不應該讓別人這般輕易的來影響自己。
正面的鼓勵會讓人想往前,那就記得那個部分,記得快樂的部分。
負面的批評會讓人想後退,那從中挑出你認同的部分來記得就好。
更重要的是自己。所以我也想要心中有那隻燕子,想起來的時候不會迷路。

我想起了先前看的那場演唱會,舞台上的那個人說著:”只有做喜歡的事情才不會倦怠。而我們雖然要為了生活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但是,那又怎樣?不要忘記自己還有一個想完成的夢想在那邊,有能力的時候越來越靠近它就好了。”
能夠一直記得自己在尋找的是什麼,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吧。

總覺得遺漏了什麼沒有提起,但暫時我想不起來。
大概是關於藝術關於美那個故事的引用吧,在這裡就擱著吧。
至於還沒有忘記的部分,我則是小心翼翼的用我的文字記錄下來了。

嗯,真要說有什麼記得卻沒有說的……脫衣服一直脫不下來,繃帶也太局部,甚至把樹弄倒阿,找不到書卻拿起別本念,其實都笑了。只要演員鎮定,觀眾也可以很鎮定啦。

謝謝秋容的這場戲,我好像也從前些日子對某些朋友的不愉悅裡面走了出來。
總是說著應該要往前走,但現在,卻想著偶爾回過頭看,或許舊的不悅也有新的諒解。




然後是第一段,鴿子編導的戲。
這齣戲有四個演員,應該是時間形象化的黃曦婷,還有杜文賦(鴿子)、謝承志跟許龍生。
(其實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打本名好奇怪喔,糟糕。)

這段戲在其實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演員們說著當兵後、當兵中、大學……倒轉著時間敘述故事,而景裡面則是看見了好多時鐘,N年N歲貼在牆上,以及時間本身一直不間斷的走動……

我突然想起自己,特別是這一年裡,當高中朋友們聊著實習、聊著未來,自己卻是有些惶恐的想逃離那些話題。
害怕未來嗎?也不是。
我倒覺得我害怕的是自己無法走到那個期待的世界裡。

故是採取的是倒敘法,倒轉了時間回到出生的那一刻──當時間走到他身邊,生命從此誕生。
我們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到轉時間,甚至,當我們越走越遠,好像帶在身上的東西就漸漸的改變。哪怕是好重要的回憶也可能變質的失去溫度。

我總是很害怕失去那些曾經讓我感到快樂的回憶。
但是,儘管每次都很努力的想用文字記錄下來,隨著時間越來越長,越走越快,腦袋好像漸漸不會記得事件的細節、再之後,連當時快樂難過的感覺都不見了……
記憶裡面好像剩下”那一年,我看了一場戲,演出什麼我不記得了,只記得我記得那時候我很感動阿。”
偶爾,我喜歡打開網誌,看著自己曾經留下來的文字。雖然我不能還原那時候的感動,但我知道他們還是以另外一種方式被保存了下來。
就像鴿子後來分享的:「就是想動筆來極詳細的紀錄一件事,也沒辦法完全符合真實。」
發生過了就發生過了,不可能再來一次,而你也只會記得自己最印象深刻的部分。

前一陣子喜歡過一個男生,有時候會很詳盡的記錄下互動,然後把檔案存在電腦裡面,然後有空閒就會閱讀下那些文字。
現在想想是挺好笑的,不過其實自己卻也在這個行為裡發現,記憶裡面所留下的片段,好像都是曾經發生過的事件而經由自己修飾後的結果吧。
好的部分可以更好,或曲解,而不好的部分可以加上好的自我解讀與諒解,或甚至變成無法改變的錯誤。
但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也是那段回憶存在記憶裡面的樣貌。

所以我們忘記了出生的時候也許真的見到過紅紅一片的血,卻記得媽媽告訴自己那時候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真的曾經是那個樣子嗎?忘了,好像,也不那麼重要了。
好像是嬸婆曾經告訴我,小時候為了節省尿布錢,不讓獨自工作的媽媽那麼辛苦,她告誡過我要趕快學會自己半夜去上廁所,然後我會了、然後夜裡的走廊總是不會關燈。
但我還記得那些事嗎?我不知道,只是讓嬸婆描述的畫面深刻的留在記憶裡面。

我很喜歡這場戲的處理方式,也很喜歡演員們的演出方式。
雖然,因為故事情節讓我有很深的共鳴,我不太記得自己為什麼這麼感覺……
可是回憶起這場戲,我記得我特別喜歡謝承志這個演員的演出,無論是表情或肢體。不得不說的是其實這三年來也很喜歡他詮釋角色的方式:)

至於許龍生演的角色應該比較像是一種對照組吧?
國高中打電動、大學打電動、當兵後還是在打電動……呃,莫名的看他演戲就會笑著阿……

但是,其實看著當兵後漫無目的的尋找方向的樣子,當兵時看到喜歡的東西卻無法自由接觸的樣子,還有大學時期好像重獲自由的新生,甚至是高中時期對於一切毫不畏懼──
我突然覺得,是不是當我們越來越成長之後,反而離想做的事情越來越遠。

以前的我們好像無所畏懼,明明就不真的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可是還是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不過,隨著時間流逝,我們明明可以越來越靠近想做的事情了,卻反而不那麼篤定了。

我也忘了那時候的自己為什麼選擇了英文系,也是因為英文是工具嗎?
或者,只是害怕選擇另外一個系,而選了乍看之下好像安全很多的科系?
現在的我就算選擇了自己所想的、很有興趣的大傳系作為輔系,但這就是我要的嗎?
答案沒有那麼重要,但我覺得他們也隨著時間的流動一再受到影響。不說也不會發現的那種。

演員部分還沒提到的是鴿子還有演時間的女生,其實這兩個人最後那段戲的畫面還留在我心裡。
五歲、四歲、三歲、兩歲、一歲、零歲……
鴿子蜷曲在地上,最後一刻他說著:「原來,妳已經站在這裡。」
時間女神(?)原先都沒有表情,看起來非常無情地,但在那一刻,好像可以看到她輕輕微笑著,然後把種子放入了他的手中,而後,離去,一個生命就此誕生了。

那個畫面讓我很感動,甚至在換景的過程裡面安靜的感受著那樣特別的一刻。


我們常常會說出”為什麼時間總是過這麼快”諸如此類的話語。
其實那便證明著我們都知道時間在流失,不只是我們越來越不年輕,也可能是在社會標準裡好像漸漸失去「作夢」的條件……我們都被時間拉扯著,並且可能讓時間帶走一些什麼,留下來的那個部分則好像因為害怕不見而被更細心保護著。

「原來,我已經站在這裡了。」
當寫完上面這些觀看後想記錄下來的事,這句話竟讓我感到有些激動。
是阿,無論怎麼樣,最終我們還是都已經站在這裡了。

謝謝鴿子的這段戲,儘管對未來還是一樣可能會很無助,但對於”時間”跟”記憶”好像多了一層自己新的解讀了。是真的很喜歡這段戲,認真的喜歡著。




然後,原諒我在此沒有辦法放上我第三段的想法。
我喜歡演員許龍生在裡面的表現,那個台語真的好流利喔……可是我的台語也退步太多了,那些當下我真的無法立即反應很多台詞在講什麼。
或者說是一開始一直在說「還不就是那件事嗎?」其實我到最後還是想問:什麼?
有機會看了台中場若觀感有改變我會再補上這一段的。


至於第四段最後的那段戲,音樂真的好大聲喔,搞得我現在其實只記得一個人一直講話,一個人的傘好可愛,然後就是無止盡的音樂好大聲……很用力才聽的到,但太用力了,居然忘記了!
只隱約記得大家都在聊著過程裡的總總。

看完這場戲,只想說:實踐夢想,聽起來很熱血,但背後的挫折我想跟美好還是共生共存的。
但是無論如何,在這場戲裡,我還是找到了程度上的自己,程度上的走入了故事裡面。
這種感覺是很幸福的,身為觀眾的幸福。

希望在未來還是會持續流動的時間裡,還能繼續記錄每一刻的感動,純粹的。
也希望我不會忘記回頭看看以前曾經寫下某些文字的自己。
其實能夠用微小的力量讓值得的人知道自己的影響力也是很快樂的事情。

又一次的感動,也又一次的期待好好生活著。
要大四了,新的生活,新的感受。



謝謝約莫的存在。
透過戲劇傳遞出來的情感才是我一直喜歡你們的原因。

也謝謝你,你的存在,讓我每一年都找到一丁點前進的勇氣與力量。  
還有妳的故事,真實的、赤裸的、血淋淋的,但觀看後消化的感覺總有種莫名的幸福。


希望能一起好好的繼續成長。

adorabl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